郑州配资网股票配资网址那作何解释?细究115师林、聂两部这一段的发展脉络
来源:股票配资期货配资
网站:股票配资平台排行
日期:2025-07-16 04:55:21
查看:130
图片
同学,怀想:红5团随师部从丙滩(安)东渡赤水河增援土城青杠坡因此,小聚完了就去查了资料。注意到5支队是38年7月才到达的冀鲁边区,从军时间有点对不上。这其实也好解释,该同学的父亲刚参军时进的是当地八路武装——多半是邢仁甫那个冀鲁边31支队的某个分队,后来曾国华率5支队到了,该分队编入了正规军。再深入一查,5支队进入冀鲁边后于38年8月与津南18支队会合,组建起3营,这可能是他父亲进入该支队的一个时间窗口。另一个可进入的时间窗口是在39年4、5月,5支队南下陵县支援当地联庄会,遭遇大宗家血战,突围后撤回到宁津、乐陵一带整补。如果这两个“窗口”都碰不到的话,那他父亲就是进的5支队5团2营了。该营是随符竹庭最后一批撤离冀鲁边去鲁西(就是同学说的冀鲁豫的一部分)的,时间在39年9月。后面这些揣测如果有资料的话一般人都能做出,不是很难的事。倒是对一开始仅依据了当事人的两个记忆点——“冀鲁边乐陵、宁津”和“冀鲁豫7团”,就能作出大致对路的判断,笔者颇为自得。笔者一段时期以来对军史的研习,就是因循了这样一种思辨路径,自取名为“局点连接法”。理论上,只要找到份量足够的“局点”,就能很快确定一支部队的出身或源流。因为在我军的历史上,各个部队的史程“局点”都不会完全重合。这里说的“局点”,其语意主要是空间性的,但得联系上时间节点,综合起来后就类同于哲人们说的“人不能两次踏进同一条河流”那概念。笔者的一位朋友评点“局点连接法”的核心是“能否抓住关键点”。他的这个“关键点”的提法对我称谓的局点有所挖掘,令人沉思。笔者“局点”的本意不过是“行止驿站”的意思,有点像数学中的“驻点”概念,后续方向不确定。而朋友的“关键点”的含义似乎更苛求,提升到了“拐点”(后续方向有变)和“转折点”(后续方向相反)的层次,势必影响到观察视点的选择。如果以“关键点”的要求来观察红5团的经历,历史沧桑感的凝重气氛便不断袭来。记得我原来写过一篇评价129师众将的博文,其中说起过王近山。说他抗战初期在129师各旅各根据地之间的调任换岗不断,跟玩儿似的一样。但若以“局点连接法”考量,他那些经历中的“局点”多半是“驻点”,看着倒来倒去热闹,其实后头的大方向没变,不过是在一个太行山山左山右间调动罢了。可如果说到红5团及其诸将(其中代表性人物是杨俊生),其抗战、解放时期中的经历变化则大多是在大战略区之间迁移变动,且够频繁,常常都可用“拐点”来表示。而且在不少“拐点”处,该团队受到了来自各方力量不同程度的拉扯和牵绊,前行路线在某一“拐点”处走上了不同方向,形成其它的历史结局。现在来看红5团的战争历程,从37年8月下旬红1方面军的三原改编开始。改编前,红1方面军下辖红1、15军团,红1军团下辖红1、2、4师。改编时红1方面军改为国民革命军第八路军115师,红1、15军团分别改为115师343、344旅,红1军团红2、4师分别改为343旅685、686团,红1师改为115师独立团;再往下,红2师4、5、6团顺次改为685团1、2、3营,因此红5团最早的八路军番号是115师343旅685团2营,部队的编制降了一级。改编后的8月底,115师从陕西韩城东渡黄河进入山西,乘火车沿同蒲路到达太原以北的崞县下车,由此进入晋东北抗日前线。9月25日平型关首战打响,685团为西翼突击部队。平型关战斗之后的37年10月下旬,115师一分为三,343旅随师部南下正太路;344旅随八路军总部赴晋中;师独立团随聂荣臻留晋东北,开辟晋察冀根据地。师部南下之前,留在晋察冀的343旅政委周建屏与陈光商量,想借685团2营(其时作为先遣队已南下阳泉)帮助开辟他负责的晋察冀4分区。经林彪同意,该2营由南转东直赴河北平山,殊不知这一脱离,从此再未归建。这是红5团抗战期间的第一个“拐点”。还要说道一下这个周建屏。虽然时任343旅政委,但他对该旅的影响其实有限,他改编前才到的1军团,史上于本军也不成什么渊源。那为何一下就能借走林彪的核心部队(当时的685团1、2营)呢?头一个原因是周建屏要去的这个晋察冀4分区,不像同区的1、2、3分区,手上都有点骨干部队,他除了120师派的一个工作队外,几乎两手空空。因此向师、旅借支部队护送履新,理由十分正当。第二个原因是红5团当时已前出到正太路北侧游击等候,最靠近4分区的中心平山县,当成一次任务“走一趟镖”举手之劳。最后一个原因是林、陈这边的。聂政委去创建晋察冀根据地,根据中央苏区的经验,也可以说是去组建115师后指(后方司令部),师主力这趟出击娘子关,说不定可能还会转回来,窝能先建一个最好,所以要大力支持(因此把独立团留下了)。周建屏去冀西也是同样道理,能预先为343旅踩点做窝是好事,红5团借他一用值得!那时大家都依照红军时期的经验,谁也没想到后头的发展竟至完全不同。所以,37年10月红5团的借出,是一拍两合的事儿,谁会去想之后的“拐点”怎样?图片
115师首任师长林彪
37年10月到38年2月的这几个月,红5团在晋察冀4分区过得很惬意,不光协助周司令组建了他的晋察冀军区第3支队,自己也在37年11月末扩编成立115师5支队(建制两个营)。虽然付出了点代价(副营长陈祖林带6连调去4分区),但分区也调来一个营的地方武装(编成2营),补偿空缺,算是个双赢局面。不过“5支队”这个支队番号,却使115师的编制序列一时出现混乱,众人多有不解。按说该师应该先有1支队,然后才有后头的2、3、4、5,现在前面全掉链子,突然先编了个“5支队”,这是那门子的学问?或有人说,这是否是延续的晋察冀地面的番号?因为同在37年的11月,晋察冀军区1、2、3、4分区相继成立了1、2、4、3支队,红5团其时正好处在4分区,不正好就顺接了5支队这个番号?这个说法有一定道理,但为一个月后(37年12月)聂总收编平西地方武装赵侗部队的举措所否定,因为聂给赵部的番号就是晋察冀军区5支队(旅级)。一个不大区域同时授予两个5支队(而且级别还不一样),开什么玩笑?何况红5团当初讲明是借出,没有师部的允准,即便晋察冀敢册封,曾支队长也不敢接受。那作何解释?细究115师林、聂两部这一段的发展脉络,笔者是这样看的:37年10月晋察冀边区初辟之后,聂荣臻将身边迅猛壮大起来的115师独立团扩编,成立八路军独立1师,原辖各营顺次扩编为1、2、3团。这个行动不简单,等同于恢复原1军团红1师的建制番号。虽然独立1师这个番号因蒋介石反应强烈,很快改成了晋察冀军区1支队,但大家都知道,该独立1师的架子其实一点没动(现65集团军193师被认定为红1师正依据于此),下面的1、2、3大队也仍代表同序列号团,大家只是矮矮身段,蒙蒙蒋委员长。然而这番“扩红”却给时正在娘子关一线作战的林彪等人很大启发,其认为685、686团迟早也要恢复到原红2、4师那个架子,因此当红5团有条件率先恢复为团建制时,师部这边就顺势将其命名为第5支队。这里的支队就是团,5支队则指向前红2师5团(红5团),这就预示了将来的685团1、3营就是红2师的4、6支队。5支队离开晋察冀4分区是38年的2月,当时林彪率师部及343旅已在晋西南的吕梁山一带站住脚,正筹划做好这个窝。中央将115师主力调到吕梁山的主要目是担任同蒲路南段(太原—临汾)西侧的黄河河防,因为吕梁区的河对岸就是陕甘宁的绥德分区,再往西就是延安了。从37年11月日军占领太原后,即开始向同蒲路路西“扫荡”挤压,力图歼灭这一地区包括八路军在内的2战区留晋部队。如果日军的进攻部队越过吕梁逼到黄河,河西的形势就陡然紧张。中央、集总都希望115师能尽快创建晋西南根据地,并与布防于同蒲路北段(太原—朔县)的120师贯通,联起手来堵住日军的西进道路。对115师林罗来说,这个任务很繁重,既要开辟新区造窝,又要承担河东防御,现手上只有五个营的主力部队,因此就想到了借走了的红5团。5支队接到师部命令后,急冲冲地就往正太路上赶。不想刚过正太路抵达昔阳,就被从太行过来的徐向前给堵住了。徐总此番是要去冀南支援陈再道的先遣队(小东进纵队),原先光杆司令一个,下太行时抓了刘邓的769团出这趟差。但平原作战点线多,手头兵力还是感觉紧。现在一下撞到5支队,说你们停下来休整休整,我给你们师长去电报。于是给集总报告,向115师请援,商议、考虑、等复。得,一晃到了3月份,晋西南那边林彪在隰县受重伤,随即赴陕治疗,彭总下令343旅旅长陈光任代师长。人事格局一变,5支队的借调就有松动。陈光虽然也属部队荣誉感极强烈之将,但因军中地位两次受益于彭(前一次是35年11月1军团重编时,毛彭林合议,陈光调任陕甘支队2纵(原3军团)改编的红4师师长,而否了原2纵司令彭雪枫),所以听彭招呼。这样5支队的史程“拐点”又现,走向再次由南转东,随徐向前过平汉路去冀南。这一次拐到的地方更远,在冀南区的中心点南宫县。129师对5支队的回报也很快,临出发的4月,支队奉命于和顺扩编为旅级,辖4、5两团。这样,曾国华也就成了343旅六个主力营中首位擢升旅长的营长,与刚出来的晋察冀地面比,曾也与他的那些红军师首长,如杨成武、邓华、陈漫远、周建屏等平级。因此,大历史关口中命中人(当然得是实力人物)的风云际会,有时发展得淋漓尽致。图片
115师代理师长陈光
38年6月,129师打下冀南军区的基础后,又拟东出鲁西北,再下一地,这时动用的力量又是5支队,搭伴上该师的津浦支队。不过,此期晋西南的115师也已研究毛泽东关于“派兵去山东”的主张。同月,该师政治部主任萧华带小队人马动身去冀鲁豫,计划在9月间抵达此行的目标区——天津南面(时称津南)的冀鲁边。萧华一行此番的任务是去组织一个115师入鲁的前方指挥架子,名义叫做东进抗日挺进纵队(以下简称“东纵”),出发时底下啥作战部队没有。但以陈罗的派兵计划看,莫说作战部队,主力都不成问题!就因为他们早已瞅准了正在鲁西北路上穿行的5支队(得,“拐点”再现,这回要回本家),并且,陈光发电给曾国华,让他转告孙继先,津浦支队一起去冀鲁边的好。按说,津浦支队归129师,不同的大建制单位,怎么能如此便宜行事?戏眼就在这孙继先。他原先是红1军团的(著名的“18勇士”所在的红1团1营营长),长征后期过草地时换到四方面军任93师参谋长,敢情心还是在一方面军这边。这样,38年的7月,5支队、津浦支队(还是拿到了徐向前的简令)各打出永兴支队、平津支队的旗号,跨过津浦路进入鲁北的陵县、宁津;8月更深入到津南。也这样,老八路经天纬地的本事亮出来:东纵指挥架子尚未到岗,手下的4(津浦支队)、5、6支队(津南当地的冀鲁边支队)已经一水儿地登台亮相。本世纪初,国内儒商曾嚷嚷“向八路军学习”的口号,学什么?自然是学发展。古人说,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。可这冀鲁边八路,却是“兵马全部到岗,管粮草的那官人还不见”(笑),此时,东纵的司政后还在鲁西蹭地皮呢,不过还是“在线”发给了关防。5支队(此番是东纵名下的)在冀鲁边的这一年多(38年7月至39年9月)发展得不如意。和德州、沧州地面的日本驻防军倒是打了好几仗,但胜面不出。原因在于津浦路北段(济南—天津)的日军多是些老鬼子(一度坂垣的5师团也扎此),战斗力很强。尤其是39年4月间的乐陵大宗家战斗,5支队损失惨重,4、5团政委均牺牲,5团团长龙书金断了左臂。战后,4团撤编,余部并入5团。而6团38年末即留驻津南,故5支队实际是打回原形,回到了团的规模(名大于实的红5团),此仗使曾支队长痛心不已。看他解放后反省自悟,大约是几年来发展得太顺,缺少了冷静和慎独。冀鲁边不顺的另一原因是此地贫瘠,就粮不易,兵员也得不到及时补充。于是39年8月,5支队移师鲁北,流连于陵县、平原一带。到翻过月的9月,鲁西那方的115师师部(它是39年3月进入鲁西的)要续开鲁南,当地出现真空。于是顺理成章,5支队、东纵萧华司令等人马是先后赶赴鲁西填空。这样,兜了这么大一个圈,“拐点”倒折,红5团终于回到了115师主力(鲁西新343旅)这一块。不过,红5团还是没能回到其“正房娘亲”685团的怀抱——那团伙进入山东更早些,现已部署到苏鲁豫皖边。值得一提的是,红5团或5支队的头杆战将龙书金,就因为大宗家之战后疗伤,从此留在了冀鲁边。45年8月抗战胜利,奉中央命令率山东7师抄近路直扑山海关,之后历练成东野的“攻坚老虎”,从松花江畔反攻起,一直攻上海南岛,有几将能有这种光芒万丈的人生里程?图片
四野“攻坚虎”——43军128师师长龙书金
5支队来到鲁西后部署于聊城、东阿一带,任务是支持建于此地的鲁西3分区。这地面与129师开辟的鲁西北新区混沌成一团,战线犬牙交错。因此,鲁西北乃至冀南那边形势一吃紧,徐、陈(再道)老首长就来拉5支队北上帮打助战。40年初以来,曾国华是几次出兵冀南反击石友三,经月不归。鲁西的杨(勇)、萧领导一看,这5支队外战内行,日子长了怕是个事儿。于是在这年的3月,将该支队与泰西地区的山纵6支队合编,成立鲁西军区运河支队,辖4、5两团,5支队整编为5团(名至实归的红5团)。这招儿明摆着成一个局:今后如有“外事活动”,须得杨萧首长允准。之后的7月,冀南区发动第三次反顽,这回是打孙良诚,萧政委率整个运河支队参战,一直打到了邢台城下。9月,运河支队转到鲁西2分区,出击巨野、嘉祥,兵锋一度逼近菏泽,这次是和西边冀鲁豫的杨得志部队贯通华北—华中走廊。这样,从38年10月至39年9月红5团会合鲁西主力这一年,内战外战不断,部队特色也明显:能走能打,“流动性”特强。(待续)
老夫子旧文
2020/11/18 修订完 本站仅提供存储服务,所有内容均由用户发布,如发现有害或侵权内容,请点击举报。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