
要说三国时代最让人拍手叫好的猛将,上了点年纪的大伙儿总能说出关羽和黄忠这两位名字。可很少有人注意,他们俩关系其实挺微妙。你知道吗?历史记载里,关羽曾公开表态,看不上黄忠,甚至为此发过脾气。这两位都是川蜀的顶梁柱,为何竟然“同室操戈”?这可不是简单的脾气不合,背后究竟藏着什么样的恩怨和心理较量?关羽对黄忠的那点“嫌弃”,到底是岁数的问题,还是另有隐情?今天,咱们就把这段故事剖开了说,看看英雄背后的小算盘。
咱们先来摆一道最具争议的问题:关羽为什么对黄忠这么不服?有人说是因为黄忠岁数大,关羽嫌弃老头子;另一边又有人说是关羽自个儿太傲,有点独占鳌头的意思。更有说法,关羽是“老牌兄弟”,黄忠是后来居上的“新面孔”,两人天然有矛盾。可真相只有一个:在红火的蜀汉里,真功夫和地位,到底哪个更要紧?关羽的心思有多复杂?别着急,咱们得一层层扒。
仔细看关羽的那份“看不上”,其实全写在脸上。比如攻打长沙之前,刘备正发愁谁去立功业,诸葛亮点了黄忠大名,说这老将不简单。但关羽直接甩出一句:六十多岁的老头,还能打仗?没把黄忠放眼里。随后两人单挑,打上百合不分胜负,关羽嘴上说黄忠厉害,心里想着:要不是我拖刀计,轮不到你赢。等到五虎上将封赏时,刘备把黄忠也列进“五虎将”,关羽当众翻脸,怒斥黄忠不配。这一套操作,放在今天就等于老员工集体荣誉感被“新人”碰瓷,能忍?大家伙儿议论得沸沸扬扬:老资格的关羽,心里还能放下吗?
老百姓院子里吵架还能讲个道理。蜀国士兵、沔阳百姓谁都知道黄忠是“后起之秀”,但上了战场呢,这“老黄牛”可不是光会吹牛皮。长沙一役,黄忠那箭法传出去,成了当地小学生茶余饭后的谈资。赵云、魏延这些响当当的武将也都亲身领教过黄忠的厉害。老百姓常说:别看黄忠年纪大,该出手时就出手,这精神咱谁都服。可关羽还是硬生生摆出一张冷脸,怎么都觉得扎眼。
风风火火的几场大战之后,表面上好像一切归于平静。黄忠成了五虎将,众人皆大欢喜,关羽嘴上虽没再多说,但心里那根刺始终没拔掉。可是,风平浪静的外表下,蜀国高层的气氛却微妙起来。有将领看不惯,议论黄忠是不是配和关羽平起平坐。甚至有人抱怨,“打仗拼的是实力,凭啥关羽资历深就能端着?”可也有人力挺,“没有关羽当年的威风,哪有今天的刘备半壁江山?”舆论就这么分成两派,谁都不是一边倒。
更有意思的是,黄忠自己倒是大度。他该训练训练,该打仗打仗,跟普通士兵打成一片,不跟关羽计较这套名声地位那点事儿。但关羽这边却始终放心不下。老兵的心理说复杂也复杂,说简单也简单:就是怕自己的位置被动摇呗。越是看似风平浪静,越是暗潮涌动。
正在大家以为“就这样吧”,顶多关羽以后少搭理黄忠,谁想到一场惊天反转忽然砸下来。定军山大战爆发,黄忠竟然亲手斩下了威震一时的夏侯渊,吴下阿蒙都自叹不如。整个蜀国都沸腾了,人们奔走相告,“黄老将不服老,干脆利落杀敌不手软!”关羽当年傲慢不屑的“拖刀计”,跟黄忠手里这颗名头响当当的人头相比,立刻变得不值一提。
这事儿直接让蜀汉高层的气氛变了味儿。刘备喜出望外,诸葛亮也不得不点赞黄忠,甚至“拖刀关羽”瞬间被“斩将黄忠”盖过。之前的风言风语一夜之间都换了调子。黄忠的粉丝渐渐多起来。有平民甚至开玩笑,“关将军要学学黄将军的持久力和爆发力。”关羽那点傲气,这时候就像孤岛上的旗帜,显得非常落寞。之前谁都没想到,一个不声不响的老头会一剑定乾坤,把整个蜀汉局面都搅了个天翻地覆。
表面上黄忠大红大紫,风头盖过了关羽,但麻烦又来了。定军山一役后,黄忠年纪大伤情重,怎么也恢复不如以前。蜀汉朝中围绕“主力是谁”“老将还能不能信任”越吵越厉害。有人怀疑,黄忠会不会“一战成名天下知”,但之后就迅速回归平庸?而关羽这边,更觉压力山大——两个人的粉丝团明里暗里争得不可开交:一边喊着“江湖地位谁能比关羽”,一边叫着“拼战绩黄忠无敌”。两边都憋着劲,和解无望。
这时候的新。西蜀局势动荡,刘备还要用人打天下,关羽和黄忠频频被安排出征。年老的黄忠抗压能力毕竟有限,年轻将士甚至传出“要不扶新人上位”的议论。关羽虽然面上风光,但心理压力也大得很:“谁还敢说我比黄忠弱?”整个蜀汉军中,表面一团和气,实则将派矛盾日益加深,大家谁也不服谁,一场团队危机就像没点爆的炸药包,随时可能一声巨响。
说到这里,纸面上一切都讲明了。可站在“反方”的角度再想想——关羽那份“英雄傲气”,真有那么值得敬佩吗?一个资深老将,见到新秀崛起不是欣慰感激,而是处处比划、百般刁难,这值得推崇吗?如果说五虎上将的荣耀只是老资历的“圈地自保”,新战功全靠关系,那以后哪个年轻人还能安心立功?站在今天的职场这不就是老油条和后浪之间永恒的互怼么?
拿大白话说,这事儿完全可以反过来批评:关羽你不是打着“兄弟情谊”的大旗维护特权吗?黄忠明明用实力征服大众,凭啥你的“身份感”比他的真功夫更重要?反正,纸上谈兵讲再多大道理,离了团队合作,离了相互尊重,曾经的英雄最后只能变成自己画地为牢的小圈子王者。倒不如把那份英雄气短,转变为欣赏别人的雅量,或许这才是真牛人。
最后留个问题给大伙儿掰扯掰扯:你觉得,在老员工和新人之间,究竟拼的是“地位背景”,还是“真材实料”?关羽那份天然的优越感,值不值得大家学习效仿?黄忠这类靠实干冲上来的新星,又有多少机会被真正平等对待?是该尊重老资格的资历,还是要像老板一样更看中哪一个实战英雄?你是不是也遇到过类似的职场“关羽与黄忠之争”呢?不妨说说,你站哪一队?
股票配资平台排行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